九年级物理上下册(全一册)

背文列表

  • 1、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 2、第十三章 内能——第二节 内能

  • 3、第十三章 内能——第三节 比热容

  • 4、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一节 热机

  • 5、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二节 热机的效率

  • 6、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三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7、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两种电荷

  • 8、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 9、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 10、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

  • 11、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12、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一节 电压

  • 13、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14、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三节 电阻

  • 15、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四节 变阻器

  • 16、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一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 17、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二节 欧姆定律

  • 18、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

  • 19、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四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 20、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一节 电能 电功

  • 21、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二节 电功率

  • 22、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23、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四节 焦耳定律

  • 24、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一节 家庭电路

  • 25、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二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 26、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三节 安全用电

  • 27、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

  • 28、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二节 电生磁

  • 29、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三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 30、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四节 电动机

  • 31、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五节 磁生电

  • 32、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 33、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 34、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 35、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第四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 36、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能源

  • 37、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核能

  • 38、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太阳能

  • 39、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远处的山峰上,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炽热的岩浆犹如一条火龙。这是火山在喷发。
地球内部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会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涌而出,无情的火舌毁坏它途经的一切,大量火山灰冲上万米高空......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携带着大量与热有关的能量。那么,覆盖火山的皑皑白雪有没有与岩浆相同形式的能量?如果有,这种能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物质的构成
很久以前就有人猜想:我们在远处就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有花的“原子”飘到我们鼻子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 molecule)、原子(atom)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0.0000000001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如此之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分子、原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相互之间有没有作用力?虽然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分子热运动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问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由实验可以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diffusion)。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因此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长喙天蛾能嗅到花香,就是因为花粉颗粒扩散到了远处。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thermal motion)。注: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关于这种方法,你还能举出 其他例子吗?

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通常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如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因而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从扩散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在间隙。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因为除了引力以外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现为引力。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这样的结构使得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就是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