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背文列表

  • 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 2、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3、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 4、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 5、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 6、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7、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 8、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 9、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 10、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11、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 12、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13、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 14、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图5.2)。
图5.2 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
⊙广州人: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儿, 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
⊙哈尔滨人: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有行人了。
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比较图5.3和图5.4可以看出,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村落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图5.3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图5.4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农田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例如,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