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

背文列表

  • 1、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2、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 3、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三节 工业

  • 4、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四节 交通运输

  • 5、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 6、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 7、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 8、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 9、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10、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 首都北京

  • 11、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二节 台湾省

  • 12、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三节 四川省

  • 13、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 14、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五节 黄土高原

  • 15、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6、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探索:说说水的用途
1.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选出三名同学代表本组出场。
2.各组轮流说出“水的用途”,如第一组说“喝”,第二组说“洗衣服”......中间不能停顿和重复,说不出的同学可以换同组另一名同学上场(下场后的同学不得再次上场)。
3.坚持说到最后的组获胜。
统计一下全班共说出了多少种水的用途,并把这些用途记录下来。

自然资源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作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自然资源,人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有的自然资源可以持续利用,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生物等,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这些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有的自然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这些资源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学习指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这种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结合实例说说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阅读提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少的国家,需要人人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思考:下面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其中哪些自然资源能够供人类持续利用?
河流 庄稼 煤炭 森林 土地 空气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海洋中虽然存水量巨大,但海水又咸又苦,目前还不能被广泛地利用。
阅读:地球上的淡水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形式存在,很难被直接利用,所以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很少。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4%。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在时间上,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河流的径流量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降水过于集中,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有时在同一年内,春季发生旱灾,夏季发生洪灾。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也很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思考:回忆七年级上册中学过的“气温和降水”一节内容,想一想我国的降水是怎样分布的,推断我国的水资源哪里多、哪里少。
在空间上,水资源的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状态。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40%,河川径流量约占全国的80%;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60%,河川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大约20%。
我国北方耕地多,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水资源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

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我国很多地区已出现供水持续紧张的状况,既有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也有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同时,各地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要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首先要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
思考: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利用有哪些影响?
为了改善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可以实施调水工程,把一个地方的水资源调到另外一个地方使用。我国已建成了一系列调水工程,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入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引黄济青工程,把黄河水引入青岛;引滦入津工程,把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应天津用水。这些工程缓解了一些地区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阅读:南水北调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经过几十年研究,确定了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方案、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线方案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完工后北京的缺水问题得到缓解,每年可接纳来水10多亿立方米。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受地势影响,某些河段需抽水北送。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水库体现了人类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它是利用人工筑成的大坝拦截径流,调节水量。一般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水库兼有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多种功能。
由于部分工厂、企业、城乡居民,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水污染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为了防治水污染,一方面要对排放前的污水进行认真处理,另一方面要对被污染的河湖进行治理。
阅读:潜力巨大的再生水
再生水也叫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再生水可以用来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绿化、河湖补水等。目前,污水的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践:调查一周家庭用水量
设计一张表格,将你家每天的用水量记录下来。一周后,计算一下这一周全家总的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北京市常住人口如按2000万计,依照你家的人均用水量计算,全市每周用水量是多少?试提出一些节水方案,并写成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