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

背文列表

  • 1、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 2、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 3、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 4、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 5、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 6、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7、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 8、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9、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10、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 11、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12、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

  • 13、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 14、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 15、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 16、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 17、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5节 遗传与环境

  • 18、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绝大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这一特征有别于植物。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对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否相同呢?
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因此,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它们的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不同的水生动物,游泳的方式也不同。
水母可以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运动,也可靠伞部的缩伸进行倒退运动。乌贼头部的下面有一个肉质的漏斗,口的周围有10条呈放射状排列的腕,乌贼依靠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想一想,将一个充满空气但并没有扎紧充气口的气球释放后,气球将怎样运动?火箭升空时为什么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你能找出它们与水母、乌贼等动物的倒退运动的相似之处吗?
虾的腹部有许多肢,海龟也具有鳍状的附肢,这些动物依靠附肢划水在水中运动。
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发达的蹼;一些鸟类,如家养的鹅、鸭和野生的天鹅、鸭等,后肢的趾间也具有蹼;这些动物依靠后肢的运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木船上人造的划水工具是桨和橹,横放在船两侧的是桨,纵放在船尾的是橹。浆板向后划水,把船向前推进,橹左右摆动产生推力,使船前进。绝大多数的鱼身体呈纺锤形,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还有发达的尾部和尾鳍,这样的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想一想,鱼的游泳与带有桨和橹的木船在水中的运动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水对水生动物的运动可以产生浮力,也可以产生一定的阻力。请想一想,水的浮力和阻力对水生动物的运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爬行、行走、跳跃等是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在陆地上生活的多数动物主要是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蛇的四足退化。脊椎骨数目达160多块,脊椎骨两侧连有肋骨,肋骨上着生肌肉,肌肉收缩时拉动麟片脱离地面,使得身体逐渐向前伸展。蛇的运动属于哪种方式?
蜈蚣、蚰蜒和马陆等动物的身体上有许多对步足,运动时每对步足不停地后推和前扒,推动身体前进。
像蜗牛、马陆、蛇这样,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这种运动方式称为爬行。
猪、狗、大象、马等动物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置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称为行走。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这种运动方式称为奔跑。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动物还能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跳跃。无论是行走、奔跑还是跳跃,都扩大了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获得食物和躲避天敌。
小资料:动物中的跳跃能手:一只蝗虫可跳30cm高,70cm远;跳蚤跳跃最高可运到15cm,最远30cm;青蛙跳跃时,最高可达23cm,最远可达50cm;一只18kg的袋鼠,跳跃最高近3m,最远可达9m。

飞行是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很多昆虫能够在空中飞行,鸟类、蝙蝠也能够在空中飞行。其中,乌类的飞行能力很强,如北极燕鸥迁徙时的飞行距离竟达26000km。
微风中,一张纸犹如一片落叶,没有固定的运动形式,随风飘落在地面;用纸折成的飞机却能够朝向一定的方向飞行。一些大型的鸟类(如鹰)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本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这样的飞行运动方式叫做滑翔。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善于滑翔的鸟类几乎可以沿水平方向飞行前进。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装置的飞行器,你能说出滑翔机与鹰的滑翔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更多的鸟类是依靠鼓翼飞行的,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鸟在起飞时,必须展翅和加速鼓翼,从而获得起飞的速度,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收翅,并伸出双腿着地。想一想,鸟类飞行后的落地与飞机降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滑翔等方式。除鸟类以外,蝙蝠和许多昆虫也能够飞行。绝大多数昆虫有两对翅,翅能够上下运动,从而使昆虫具有飞行能力。蝙蝠的前肢特化成翼手,与身体侧面、后肢以及尾之间连成一个薄而柔韧的翼膜,蝙蝠借助翼膜实现飞行。
总之,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过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