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单位
2、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3.角的初步认识
4、4.表内乘法(一)
5、5.观察物体(一)
6、6.表内乘法(二)
7、6.量一量,比一比
8、7.认识时间
9、8.数学广角——搭配(一)
1.长度单位
①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小朋友量出来有5拃长。老师量出来有3拃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②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食指宽大约1厘米 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③量一量桌面纸张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④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拿一把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
⑤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1米=100厘米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⑥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⑧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要解决什么问题?判断旗杆高13厘米还是13米。
怎样解决?跟1厘米作比较,13厘米就这么高,旗杆不可能这么矮。一个小朋友一米多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解答合理吗?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