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2、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3、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5、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
6、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7、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8、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9、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0、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5、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6、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
17、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政府
18、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社会
19、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
20、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严格执法
21、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公正司法
22、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民守法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御侵略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探究与分享: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你会重点描述哪几个历史瞬间?为什么?
引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实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探究与分享: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结合上述论断,谈谈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名词点击:半殖民地 半封建
◆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探究与分享: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会现出不同的漩涡与浪花,形成所处时代的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既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也牵动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冷暖人生。如何面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如何回应时代的声音?面对上述问题,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东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最终羸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探究与分享:从北京城区往西一百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堂上村。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
如今,在这首歌曲的诞生地,人们建起了纪念馆。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
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在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地举办18岁成人礼有何特殊意义?
了解你所在地区有哪些革命纪念地可以作为教育实践基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一次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一响,革命战士开始攻打冬宫。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探究与分享: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奠基仪式上宣读碑文。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5月1日正式揭幕。从此以后,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国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吗?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哪几个历史时期?
查找资料,分别列举这三个时间段的典型事件,并加以说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